疫情有边,大爱无疆。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批“逆行者”,她们为疫情的防控阻击战保驾护航,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下面来看看我们院学子在抗击疫情中的行动吧。
杨开是医学院2017级公共卫生预与防医学的研究生,2月1日下午2点左右,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派出刘安生、李翠玲、黄柏林和杨开4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组,紧急赶往武汉火神山医院支援,对火神山医院的CT室等放射诊疗设备进行质量控制与放射防护检测,以备投入使用。同时,杨开天天在武汉做流调,帮忙接救护车电话,在医院上夜班,帮助感受病人痛苦,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李依是医学院临床专业一名19级的研究生,从武汉回到老家内蒙古后,进行自我隔离14天。隔离期间,她利用网络资源,为街道防控工作小组制定的防控措施提供建议,协助制作出防控出入卡及宣传标语。
隔离期结束后,李依向街道办事处写下申请书,在检查各项体标正常后社区予以批准。2月4日,李依开始从事“疫情监督员”志愿者工作至今。
上岗时李依需要提前二十分钟到岗,长时间的站岗后,李依的脸常冻得通红。每天李依都会在辖区内三个小区进行轮班查岗。在所负责小区站岗时,她会对人口居住、外出、返乡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在上门排查、测量体温时,李依还会给社区住户发放防疫资料,宣传抗疫小知识。
“虽然很冷、很忙,但是能够为祖国贡献我的一份力量,感到十分满足。”李依坦言。
同为19级研究生的翟小兵所学专业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回到家乡河南后,认为应该将所学专业学以致用。自我隔离17天无碍后,他向上提交申请。经村委会同意后,2月10日,翟小兵正式成为一名“疫情监督员”。
此后,翟小兵便日常扎根在村疫情监测点,利用自身所学知识操作仪器,为乡亲们排忧解难。每当有村民前来咨询时,他都会耐心向村民们介绍有关防疫小知识,并告诉他们“多洗手、多通气、少出门、出行戴口罩”。
“尽管无法参与在医院第一线,但我作为一名党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翟小兵说。他表示,会秉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平疫情终不还”的拼搏和担当,用实际行动坚持到春暖花开,疫情消除的那一天。
临床1703班孙国强是返乡较早的大学生之一,他在疫情扩散之前就回到了家乡大连。几天前,在同区发现一例确诊病例之后,他所在的村开始实施封闭管理,禁止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孙国强一家在得知村政府需要志愿者后踊跃报名,尽一份力量。“我的爷爷和我都是党员,爷爷一收到封路的通知,就立即报名参与了疫情防控的工作。”孙国强表示,随后他收到招募志愿者的通知,也立即主动报名值班志愿者。
在爷爷的带领下,孙国强和他的父母走出家门,协助控制交通封锁,防止外来车辆进入和村民出门。他们每天晚上7点到9点,尽管冬天晚上天气十分寒冷,他们仍然戴上红袖章,守在封路的路口不让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村民们也十分配合我们的工作。”孙国强说,“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有防控意识,这十分可贵。”
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孙国强认为:“我作为一名医学生,虽然现在还没有能力像驰援武汉的医生一样去一线战斗,但仍然能够在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力量。”他自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万众一心抗争疫情的特殊时期,更应该挺身而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终将被战胜,春天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