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1004 授 医学硕士 学位)
一、学科简介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学科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以人群和环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技能,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消除和控制威胁人类生存环境质量和生命质量的危害因素、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的科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职能主要是研究影响健康的环境、遗传、个人生活习惯、社会、心理等因素,预防控制传染病、慢性病、精神病等疾病和伤害,通过卫生监督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来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利用卫生经济、卫生立法和卫生规划手段实行健康公平性。
武汉科技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始建于1984年,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在2009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中,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位列全国同类专业第十八位,现已成为国家和湖北省地方重要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产学研基地。该学科的特色在于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长期的、多层次的专题研究,形成了职业与环境危害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外源化合物毒性研究、妇幼保健与健康评估等20余个稳定的科研方向。其中,职业接触生物限值标准研究、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环境雌激素致男性不育的精子鞭毛分子结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8人,近 5 年来,获得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3教育部社会科学项目,获得科技部和卫生部专项12项、省厅级项目13项、艾滋病全球基金项目16项、各类企事业科研项目50余项。近3年,发表科研论文15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2篇,MEDLINE收录论文56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下设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评价和循证医学8个二级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以及职业安全与健康博士学位招生方向。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该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提出如下要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立志服务于我国医学科学和公共卫生事业。
2. 具备勤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3. 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独立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科学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能力。
4.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和写作能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专业软件应用能力。
5. 养成良好的运动、饮食和生活行为习惯,加强身心休养,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研究方向
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社会流行病学、(2)医学统计方法
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职业危害评价、(2)环境卫生学
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膳食营养评价、(2)食品安全卫生评价
4.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1)儿童青少年健康评价、(2)妇女保健
5. 卫生毒理学:(1)分子毒理学、(2)神经毒理学
6. 卫生检验与检疫:(1)卫生理化检验、(2)卫生微生物检验
7. 循证医学:(1)循证内科学、(2)循证外科学
8. 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评价:(1)药物安全性评价、(2)食品污染物毒理学评价
四、培养方式
该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导师指导团队培养方式。研究生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开展学术(科学)研究、组织学术交流、并召集指导团队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等。研究生导师指导团队一般有包括导师在内的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3-5名校内外专家组成。研究生导师指导团队主要协助进行研究生日常指导工作,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五、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非全日制攻读学术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六、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术硕士研究生学分要求及学分分配表
总学分
|
≥32学分
|
修课学分
|
≥25学分
|
公共必修课≥7学分
学科通识课及学科基础课≥8学分
公共选修课≥2学分
专业选修课≥8学分
|
研究环节
|
7学分
|
开题报告1学分
学术交流1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学位论文4学分
|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